建筑知识
    主页 > 期刊导读 >

强化基层公务员公共危机意识和治理能力的知识

此次疫情有两个基本事实值得我们反思:一是疫情突如其来时基层各方面措手不及,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不足,危机意识淡薄;二是疫情爆发后基层党支部为堡垒、基层公务员为骨干、社区网格化为架构、智慧化防控为手段的群防群控体系发挥巨大作用,充分展现出组织和制度优势。可见国家应急体制的重心在基层,主力是基层公务员,他们的公共危机意识、知识和治理能力甚至决定着疫情防控的全局。

一、危机暴露基层意识薄弱、知识匮乏和治理能力短板

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形势判断,普通民众买不到口罩暴露出基层医疗卫生物资的储备不足。基层政府往往注重粮食、帐篷、棉被等自然灾害发生后所需的物资,公共卫生事件必需的医疗物资储备基本是空白。但是常识和记忆告诉我们,公共卫生事件中口罩是最基本的防疫物资。普及公共危机知识、 增强应急物资储备意识和能力是基层公共危机治理亟须补的课。

基层公务员对防控的专业知识储备几乎为零,导致疫情排查工作的效率大打折扣。有地方民警上门开展防疫宣传、教育、筛查时,因为防护意识不强、措施不到位,与被确诊的村民成为密切接触者,导致整个派出所的10 名民警和镇政府干部被隔离。封城后的武汉,之所以出现排查不力、守土不尽责情况,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基层缺乏防疫专业知识,心理恐惧。

基层还存在着预案无效、机制不灵问题。疫情刚刚爆发时,许多街道、 镇政府通知全体干部上班防“疫”,但到了单位后大家不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这说明单位领导人并未提前谋划工作分工,平时没有应急预案,即使有预案,也是应对检查的形式主义摆设。危机应对意识、知识和能力不足,导致基层应急机制形同虚设。

2020年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 “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国家重视基层,把提升基层应急能力作为防灾减灾重点。维护公共卫生或安全的主战场在基层一线。基层如何行动起来? 基层公务员是防疫抗疫的骨干力量,是群防群控的领头羊。他们是干部中的群众,群众中的干部。他们的公共危机意识、 知识和能力,极大地辐射、影响着基层群众的意识,知识和能力。因此,基层公务员应该扎实学习公共危机知识,强化公共危机意识和治理能力。

二、信仰知识的力量

知识是人类于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是人们危机意识和治理能力的结晶,或者说,知识本身就蕴涵着危机意识和应对能力。通过掌握公共危机相关知识,人们可以自发或自觉地生成防范意识,具备应对能力,而不需亲历危机、付出代价。

疫情让我们看到知识的力量,也认识到抗疫防疫必须信仰知识的力量。大致上,应对公共危机知识主要有三类:一是常识和记忆,如古今中外的公共卫生安全或者传染病史;二是专业知识,如传染病感染、流行、症状、治疗、防疫等知识;三是良知,对基层公务员而言就是职业道德,这是素养的总开关。没有职业道德,作风漂浮、失职渎职,那么一切知识都不会发生作用。良知是一切公共危机知识、意识和能力的根本依托。

(一)常识和记忆

公共危机与公共安全、秩序相对,是一种超出社会和政府常态管理能力、 需采取特殊应对措施的紧急事件或状态。[1]发生公共危机是人类社会常态,未来也是如此。如何把危机应对措施作为常识并理性引导群众战胜危机、 化危为机是基层公务员的素养。历史和现实中有许多基层维护公共安全的创新做法,这些经验就是宝贵的知识。

新冠肺炎疫情大考,考出短板,也考出真章。街道(镇)社区网格化基层治理模式把联防联控机制的作用充分诠释出来。广大基层公务员逆风而行、冲在一线,把基层治理优势转化为防控优势;发动街道大爷大妈们、 社区年轻工作人员,和公安干警、 党员干部一起为群防群控做出巨大牺牲和不可磨灭的贡献,织起了一张密之又密的排查防控网。基层治理的常识和记忆在每次举国行动中都会发挥历史性作用。另外,古今中外,无论是欧洲的黑死病还是1918年西班牙鼠疫,公共卫生危机都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作为疫情防控骨干的基层公务员,掌握并运用这些常识和记忆对于如何应对危机意义重大。

(二)专业知识

专业引领战胜疫情。1911年的东北鼠疫,伍连德先生坚持解剖尸体发现病原,制口罩、隔离,调动军队封城,切断交通以及焚烧尸体等等专业化施策,在伍连德的科学组织下,整个防疫局势被扭转了。追本溯源,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逆转,最初得益于钟南山、 李兰娟等向全国拉响了 “人传染人”的警报,然后党和政府尊重专业人士建议,遵循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基本的专业常识,展开封城、隔离、建方舱医院、封闭式小区管理、信息化检测排查等一系列施策;广大基层公务员逆风而行、冲在一线,利用信息技术、 心理沟通等知识把街道(镇)社区网格化管理做到极致,[2]执行差异化防控策略,实行分类指导,推进精准防控。这场人民战争才取得现在压倒性胜利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