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施工企业寻求突破还是等煮
来源:建筑知识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07
杨宝明
上海鲁班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
时间似乎更快了,送走相对平淡的2017年,迎来十九大后的第一年2018年。
2017年,随着党的十九大召开、《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公布,在下一个五年甚至30年的国家规划中,结合投资趋势、产业经济、信息科技的发展,中国建筑产业发展将呈现新特点。
建筑产业新常态持续、增速放缓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未来经济结构调整的持续推进,对于质量效益的要求将不断提高。预计2018年宏观经济将维持平稳增长,未来几年GDP增速有所回落,进入6时代。
随着我国投资拉动型经济向消费拉动型经济的转型,随着全国固定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预计未来几年固定投资增速会持续下滑。至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跌至个位数,并成为未来的新常态。
受宏观经济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的影响,建筑业总产值增速未来将缓慢下滑。《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建筑业总产值增速目标为7%,并第一次提出了建筑业增加值的增速目标为5.5%。这两个目标是在综合考虑经济新常态、未来的经济形势、城镇化推进速度的基础上提出的,更切合我国目前的新常态,同时也表明了国家对建筑业已不单单是注重规模的增长,而是更加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建筑产业及企业将出现从规模、速度导向向质量、利润转变的拐点。
伴随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建筑业增速放缓,高增长时代一去不返,传统建筑业粗放式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建筑业必须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摆脱低成本要素驱动的粗放增长方式,不断适应新需求、新技术,促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
2018年投资新特点
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是影响建筑业需求的重要因素,建筑业产值的增速与两者的增速相关性很大。2018年,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增速将回落,受投资增长方式的影响,建筑业总产值增速将会放缓。
从投资领域来看,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指明了房地产供给侧改革的总方向。未来房地产调控的目标:一是平稳房价,二是多渠道提高住房供给,预计现有调控政策将维持稳定性和延续性,未来政策都会在这一基本导向下实施,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会有所放缓。在基建领域,跨入2018年,全国新一轮的投资又将启动,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确保对重大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业内专家表示,2018年“稳增长”压力较2014~2016年有所减轻,预计基建投资增速全年将维持在15%左右。基建仍然能保持快速增长,为建筑业提供支撑。
从投资主体来看,这些年国家大力推广PPP模式。这对于大国企、央企来说,是一场盛宴,但民企的参与度不高。在2017年连续下发的PPP规范性政策(50号文、87号文、92号文、192号文)之后,发改委最新下发2059号文《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的指导意见》鼓励民资参与PPP,表明对PPP发展的支持态度没有任何改变,仍将坚定推进并大力鼓励民资进入。受政策影响,未来国企央企在PPP市场内的主导地位或有所削弱,经营管理能力强的龙头民营企业有望崭露头角。
行业管理向市场化、透明化迈进
2017年企业资质、个人执业资格的动向特别多,从“十三五”规划中也可看出,重点是坚持弱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的改革方向,逐步构建资质许可、信用约束和经济制衡相结合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政府把关市场准入,后续由市场这支无形的手来发挥力量。
资质弱化的同时,国家的“四库一平台”已经在不断完善数据,推广银行保函、工程保险等方式逐步取代各类保证金,企业的大征信数据开始积累,为后续的大交易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整个行业会趋向更透明化与市场化。
资质这块牌子的价值在降低,但企业的诚信、业绩都成为征信大数据,被记录并公开;另一方面,个人执业资格方面,监管部门在不断完善个人执业资格制度,强化个人的责任,严厉打击出租出借证书行为,逐步推出建筑师负责制,建筑行业管理进一步向市场化、透明化迈进。
持续推进工程总承包模式
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快速推进成为了行业改革转型的重点之一。2014年以来,住建部先后批准浙江、吉林、福建、湖南、上海、重庆等省份开展工程总承包试点,2016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深化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推广工程总承包制”,2017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将“加快推行工程总承包”作为建筑业改革发展的重点之一,省市层面也纷纷出台文件,积极推进工程总承包模式。
与传统模式相比,工程总承包不仅改变了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方式,而且能降低工程投资风险、提高工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