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转型升级的三条主线和四个问题
来源:建筑知识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07
王铁宏
中国建筑业协会会长
当前,我们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征程。建筑业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正围绕着三条主线开展。
三条主线
一是建筑业深化改革主线。《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就建筑市场模式改革以及政府监管方式改革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关于市场模式改革,明确鼓励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关于招投标制度改革,明确按投资主体重新要求,对社会资本投资项目不再简单一刀切;关于政府监管方式改革,开始直面问题,明确对甲乙双方同等要求;关于质量监督主体责任改革,明确了要研究建立质量监督体制等。这些改革都是深层次的,方向是正确的,效果令建筑业期待。现在关键的关键就是看这些改革怎么落地,什么时候落地。值得关注后续一系列的配套文件。
二是建筑业转型升级主线。以绿色发展为核心,全面深入地推动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发展等,以及推广绿色施工、海绵城市、综合管廊等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潜力相当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建筑业科技跨越主线。核心是数字技术对建筑业发展的深刻广泛影响。研究BIM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及3D打印、VR/AR、数字孪生、区块链等对建筑及建筑业(包括项目管理、企业管理、行业管理)的深刻影响。数字建筑业是一个实践层面的科技发展问题,很多建筑业大企业的主要负责同志充分重视该领域科技创新发展,率先在项目管理、企业管理中综合应用数字技术。这是中国建筑业与一些发达国家建筑业并驾齐驱的领域,很有可能是中国建筑业弯道超车,引领世界建筑业发展方向的领域。
围绕以上三条主线,要突出关注四个方面问题。
四个问题
第一,关于装配式建筑发展。中国为什么要发展装配式建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力争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我国现有的传统技术虽然对城乡建设快速发展贡献很大,但弊端亦十分突出:一是粗放式,钢材、水泥浪费严重;二是用水量过大;三是工地脏、乱、差,往往是城市可吸入颗粒物的重要污染源;四是质量通病严重,开裂渗漏问题突出;五是劳动力成本飙升,招工难管理难质量控制难(这一条恰恰是最本质的)。这表明传统技术已非改不可了,必须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经过近10年的艰苦努力,我国装配式建筑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很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归纳起来大致有3种模式:一是钢筋混凝土预制装配式建筑(PC),适合于量大面广的多层、小高层办公、住宅建筑。二是钢结构预制装配式建筑,适合于高层超高层办公、宾馆建筑,部分应用到住宅建筑。三是全钢结构全装配式建筑,适合于高层超高层办公、宾馆、公寓建筑,完全替代传统技术,更加节能、节钢、节混凝土、节水,部品化率可达80%~90%。此装配式非彼装配式,对此要有全面辩证思维。各有市场细分,各有特色,也各有局限性。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发展,上海市引领了发展方向,上海市政府规定2016年起外环线以内新建民用建筑应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外环线以外不少于50%,并逐年增加。敦煌文博会主场馆成为工厂装配式发展的经典范例,中建总公司仅用8个月的时间就又好又省又快地建成了,不但结构装配化,机电设备装配化,装饰装修也装配化,装配化率达到91.92%,创造了新的“敦煌奇迹”。
第二,关于市场模式变革。国家大力推行PPP模式,逐渐形成了巨大的市场规模。PPP项目的大市场,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如何推动民营建筑业企业参与PPP项目。一是地方政府应加大对民营建筑业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各地应学习借鉴江苏的经验做法;二是民营建筑业企业要发挥自身特点,联合优势互补企业参与PPP项目,相信随着省、市、县级PPP项目的广泛落地,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机会会大大增加;三是民营建筑业企业可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积极介入已落地实施的PPP项目,承揽其总承包业务。EPC的关键在于形成真正意义上优化设计、缩短工期、节省投资的甲乙双方理性契约关系。PPP则是更深入的改革,是投资方式改革的深化,必然产生公共投资项目全面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的改革效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可以断定,真正意义的PPP必然需要EPC,真正实现EPC则必然需要建筑产业综合技术的全面创新和提升。相信,这将会是经济新常态下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供给侧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
第三,关于“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将对建筑业带来深刻影响。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一带一路”战略总体规划,将覆盖全球63%约44亿人口、29%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