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知识
    主页 > 综合新闻 >

1963年洪泽湖大旱,露出19块怪异建筑,专家勘测

“悲剧的开端,往往也是荣耀的起点。”——《明朝那些事儿》

在《泗虹合志》中有这样的记载,杨家墩家有个洼窝,朱初一没事的时候就经常躺在这里,后来有一次,朱初一又躺在这个地方,就碰上了一个道士,道士对他说:“葬于此处,后代可出天子。”


当时朱家还啥也不是,就是一穷苦老百姓家庭,原本他们一家是居住在蒋树声句容县通德乡朱家巷,但元末纷纷扰扰,官府的人也不把老百姓当人看,朱家在朱家巷熬不下去了,朱初一就带着全家逃到了古泗州城北13里的孙家岗,也算是一处与世隔绝的落脚处。

听到道士的这句话,朱初一的心里也不敢多想,不过自己葬于何处都是要入土的,葬在此处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所以朱初一回去后就对儿子朱五四说了这事,交代道:“我死后,就把我葬在那吧。”


又是一个十年,朱五四也早已成了家,朱初一年纪大了,一病就没有再起来,朱五四倒没忘记父亲生前说过的那句话,便将朱初一葬在了那个洼窝,半年后,朱五四的儿子朱重八就出生了。

那时候,朱家的日子越来越不如意,1244年,一场大旱灾便夺走了朱五四及其妻子、长子朱重五的性命,家人相继离世,朱元璋尚且年幼,家里哪有钱财安葬已逝的亲人,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都没有。


还是地主刘继祖于心不忍,给了朱元璋一块坟地,朱元璋便同他还在世的二哥一块将亲人埋了,之后兄弟二人在乱世中又各奔东西,朱元璋先是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但后来又遇上饥荒,朱元璋只好离开寺庙,流浪街头。

而在千百年前的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千百年后的元末,被压迫的百姓不堪其苦,也揭竿起义了,起义军士兵们都头裹红巾,称“红巾军”。


1352年,定远的土豪郭子兴广结天下英雄豪杰,加入了起义大军,起义军攻下濠州后,朱元璋儿时的伙伴给他写了一封信,让他一块参加郭子兴的义军,朱元璋心想事已至此,到哪都是活着,便去投靠了郭子兴,并且给自己改名叫“朱元璋”,意为自己要成为终结元朝的利器。

另外朱元璋还给易逝的父亲朱五四改名为“朱世珍”。


而当年的老道士,还真给讲对了,朱元璋后来开辟了大明王朝,登上了皇位。一朝为帝,朱元璋的身份已是非同反响,凌驾于万人之上,因此朱元璋也想过给祖上迁移坟墓,另葬一处风水宝地,但知识渊博、尤其懂得风水的刘伯温瞧后,却是认为天下再无第二块与此相比的风水宝地。

所以朱元璋只是在原地方重建了明祖陵、明皇陵,明祖陵是朱元璋祖辈们的陵墓,明皇陵则是朱元璋父母的陵墓。据相关历史文献记载,明祖陵原来修建有殿庶、金门、玉桥、厨库、井亭、宰牲所、拜斋等,还种植了柏树万株,神道全长250多米,两侧立望柱二对,石像19对,并有祭田149顷。


后来朱元璋离世,葬于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他的皇孙朱允炆登基为帝,为建文帝,然而政治斗争很快就发生了,朱允炆败归,下落不明,其叔父朱棣即位,为永乐帝。

而明祖陵全部建成则是在1413年,但任谁也没有想到,80年后,黄河泛滥,夺淮入海,河道开始紊乱,明祖陵渐渐沉入水底,到清康熙十九年,明祖陵和泗州城就完全被洪水吞没了。


数百年后,封建王朝落幕,二战结束,新中国成立,沧海桑田,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63年,洪泽湖大旱,水位迅速下降,湖底大量的奇怪建筑重见天日,引起了当地政府以及相关专家的注意,专家们查阅相关史籍,勘测后大喜:是明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