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知识
    主页 > 综合新闻 >

新民艺评|话剧《邬达克》让建筑者也可阅读,

在武康大楼前流连忘返摆拍自拍的人们啊,是否知道其设计者邬达克一生的迷思——我是哪一国的人?建筑可阅读,建筑者也可阅读——日前在上戏首演的话剧《邬达克》,不仅让我们深思建筑背后的人在想什么,更提醒了我们人与城、人与国的关系。怎样的城市与国家,可以与人相互成就?

图说:话剧《邬达克》海报 官方图

上海文化有三个“色调”——红色文化、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海派文化的城市表情,相当程度上与邬达克的建筑作品密不可分。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慕尔堂(沐恩堂)、宏恩医院(华东医院)、绿房子、爱神花园(市作协)、孙科别墅、长江剧场……如今众多的网红打卡地,都出自邬达克之手。他于1918年10月26日拖着一条伤腿从西伯利亚逃亡到中国边境,辗转从大连坐船到上海;40年后的同一天,他在美国因病去世——此前,他正打算设计一幢林间小屋,以“追寻”自己回不去的匈牙利森林的气息——可以想象一下电影《茜茜公主》里的画面,茜茜公主的丈夫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侄孙正是哈布斯堡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卡尔一世。他于1918年在维也纳美泉宫签字放弃皇位流亡海外。这一年,也正是邬达克抵达上海的一年。

邬达克抵达上海之初,和现在的“沪漂”没什么两样。郭晨子编剧、周可导演的话剧《邬达克》,以美国移民局从1948年至1951年整整三年盘问邬达克的“国籍”“身份”为主线结构该剧。扮演邬达克的李传缨始终坐在舞台一侧,被追光“追问”:“我是哪一国的人?1918年,我的祖国,没了。”此前,出生在奥匈帝国拜斯泰采巴尼亚,流淌着波西米亚血统的匈牙利人,邬达克是作为适龄男性应征入伍参加一战的。这位本想成为牧师,结果被建筑师父亲培养成绘图员的士兵,因为不仅擅长绘图且熟悉地形,能把部队带出敌人包围圈,而被晋升为炮兵上尉。可是,不久后,他就被哥萨克骑兵伏击,成为俄罗斯的战俘被押送至西伯利亚。此时,哪怕有绘图才能想找工作,也必须先有护照——他到酒吧向一位酩酊大醉的俄罗斯士兵买了俄罗斯护照,再发挥绘图员的天赋,把自己的照片和名字改换上去。这就是他后来在上海跑到黄浦路上的俄领馆“报到”的根本原因:“我的祖国,没了。”

邬达克在中俄边境听说当时不会盘查护照的最近的地方是“上海”,这才登船南下。他抵达上海的首要任务,是生存。他去了当时第一个在上海开设建筑事务所的美国克利洋行求职,开始了在上海设计、建造124幢建筑的职业生涯——其中有半数,如今依然留存。他的智慧早在从俄罗斯跳火车的瞬间就显现——那一车有一两千名战俘,唯有跳车逃走的邬达克一人存活。他还会说9国语言,包括在监狱里学的俄语、波兰语;在上海学的英语、法语,自然还包括匈牙利语、德语等——按美国移民局的揣测:“这种技能一般间谍才会有。”

直到1947年,他觉得世界又会动荡,想坐船回家乡。但是他的出生地又因为二战时位于轴心国内,再次分崩离析。于是,他和众多欧洲人一样转而奔向“新大陆”美国。谁料,当时美国盛行麦卡锡主义,那么,会9种语言,祖籍匈牙利、拿着俄罗斯护照,在中国上海生活了29年的邬达克,看起来真是“可疑”。就此,他在美国移民局被搁置了三年,问话了三年,直到1951年才被放行——因为,他曾经在沪短暂担任过“匈牙利荣誉大使”,为匈牙利犹太人签发了百余份护照,助他们逃往美国……待他抵达美国之后,几乎不再设计建筑,只是投身古罗马遗址考古。因而,若要回答“邬达克对世界建筑有何贡献?”建筑圈公认的答案是:“邬达克对上海建筑最有贡献。”

邬达克的一生为何只有在上海最辉煌?他的生命有很多个拐点——一位颠沛流离、两次世界大战都身处战败国的尉官,死于沙场是常态;一位上半辈子只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外国建筑师想移民到资本主义国家恰逢其在肆意迫害共产党人,因而被怀疑是间谍,似乎也“合理”;一位塑造了上海城市海派文化表情的会拉小提琴的外国建筑师,在国外建筑界从未大红大紫过……可以说,邬达克把他的青春和事业,都留在了上海,这个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他甚至在这里依旧能与当时的世界建筑风潮保持一致——大光明电影院之前的建筑多为装饰主义(Art Deco)风格,而大光明电影院乃至国际饭店都属于现代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