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港 | 海口推广装配式建筑“赋能”生态质量
3月9日,位于海口市国兴大道一侧的海南省图书馆二期项目已初露“真容”,东西两栋6层建筑拔地而起,围绕图书馆中心区域对称分布,使整个图书馆的规模扩大了近一倍。项目工地里,没有大量堆积的水泥砂石,不见尘土飞扬的景象,整个工地分区清晰,环境整洁有序,让人眼前一亮。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在全省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背景下,省会海口把加快推广装配式建筑列为生态质量提升的重点工程之一,城市建设也出现新的变化——资源能源得到节约、施工污染明显减轻、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效提升……通过探索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建筑发展方式,精细打造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新名片。
在美兰空港一站式飞机维修基地项目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在作业车辆上施工,安装厂房幕墙。海口日报记者 王程龙 摄
3月8日,海南国际能源交易中心项目正在加紧施工中。海口日报记者 苏弼坤 摄
01
定制“零件” 现场拼装?建设工程技术迭代升级
站在高耸的塔吊上,俯瞰海口美兰空港一站式飞机维修基地,飞机大修定检机库的银白色屋顶格外壮观,该钢网架主跨长度达162米,宽119米,阳光照耀下的屋顶泛着明亮的颜色,颇为引人注目。
“机库的钢网架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项目在专业的工厂里,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定制网架的‘零件',再运到现场逐一拼装完成。”中建八局项目总工程师许众告诉记者,项目部应用装配式建筑工艺,使用16台液压提升器,耗时11天完成钢结构网架地面拼装及整体提升,该网架是目前海南跨度最大的钢网架,还创造了海口重点项目的吊装新记录。
大修定检机库是美兰空港一站式飞机维修基地重要的业务功能楼,这里可以停放2架空客A350-900级别宽体机以及4架A321级别窄体机,并同时进行飞机维修作业。许众透露,为了保障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施工顺利进行,中建八局特地为项目选派了优秀的钢结构工程师和专业人员,以把控工程质量。
美兰空港一站式飞机维修基地是海口运用装配式建筑实践的生动缩影。在五源河体育馆项目,最高45米的钢结构屋盖设计为辐射型鱼腹式桁架结构,施工方采用装配式建筑施工,于今年1月底如期完成钢结构吊装。如今,形似“大渔船”的钢屋盖主体结构已经成型,正在加紧进行内部装修,项目有望在年底投入使用。省中医院新院区项目总占地面积近15万平方米,包含门急诊医技楼、综合住院大楼、名医堂国际医疗中心等多个建筑单体,该项目深入应用装配式建筑技术,目前多个建筑主体结构已基本成型……
在工厂预制建筑构件,在工地进行拼装,成为海口越来越多重点项目的选择。装配式建筑以迥异于传统大量现场作业方式的施工场景,闯过昔日少有人问津的状态,逐渐进入遍地开花的新常态,见证海口城市建设工程技术的锐意革新和迭代升级。
航拍镜头下的海南省图书馆及两侧的二期项目。海口日报记者 陈长宇 摄
海南未来产业园项目现场工人正在进行钢筋笼焊接。海口日报记者 石中华 摄
02
政策引导 推广应用?激发企业应用的积极性
事实上,自2015年起,有关装配式建筑规划的文件就开始密集出台,2020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推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以新型建筑工业化带动建筑业全面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建造”品牌。
业内人士指出,推进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建筑工业化道路,是解决建筑业长期以来大而不强、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协同水平不高、产业组织碎片化、建造方式粗放落后等突出问题的必然选择。
“海口长秀仕家项目位于海口市长秀片区E1001-1地块,对该项目实施装配式建筑部分进行面积奖励。经核,装配式奖励面积3086.65平方米。”今年2月2日,海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公示公告,对长秀仕家项目予以奖励,这一举措有力增强了建设单位应用装配式建筑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