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建筑垃圾变身透水砖 助力海绵城市建设
长城网5月23日讯(记者 王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城市的地表逐步被钢筋混凝土的房屋建筑和不透水的路面所覆盖。当遇到大雨或者暴雨时,传统建设模式下的城市,只能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设施来排水,使地下水得不到及时补给,打破了城市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还容易造成内涝情况的发生。
“把城市建设得像海绵体一样,下雨时就吸水,缺水时就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这是对“海绵城市”的形象比喻。2016年石家庄市政府责成相关单位启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明确要求到2020年底城市建成区20%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到2030年底城市建成区80%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为积极助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石家庄市城管局不断在探索城市精细化管理与实现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功能的结合点上下功夫,牵头研发了国内首条复杂成分建筑垃圾处理系统,并于2019年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利用该建筑垃圾再生技术,可生产出融入了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砖类产品。这些透水砖类产品,可使雨水迅速渗入地下,补充土壤水和地下水,保持土壤湿度,改善城市地面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同时可有效减轻城市排水和防洪压力。
5月23日,石家庄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举办了第15期“走进城管”系列体验问计活动--“建筑垃圾变身透水砖助力海绵城市建设”。活动邀请30余名市民和记者一起走进透水砖生产工厂,了解透水砖的生产流程和应用情况,并为石家庄市更好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出意见建议。
打造国内首条成分复杂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生产线
上午10点,在滹沱河建筑垃圾处置场会议室,市民和记者们观看了石家庄市政建设总公司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项目宣传片。
从石家庄市政建设总公司获悉,石家庄市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项目于2016年3月正式启动,由于国内没有针对生活、建筑垃圾实行有效的分类处理及加工的成熟生产线可以借鉴,石家庄市政建设总公司对这一新的课题,本着循环利用、节能环保、绿色发展的思路,依靠多年在垃圾处理方面积累出来的经验和成功案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探索研发、克难攻坚。经过反复调研、论证、生产试验,最终打造出了这条国内首条成分复杂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生产线。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项目设计产能建筑垃圾处置生产线1000吨/小时,制砖机生产线生产标砖块/小时,水泥稳定土生产线600吨/小时,年处理300万方垃圾。值得一提的是,年处理建筑垃圾300万方就意味着,每年可节约垃圾堆放占用土地600余亩,少开采天然砂石500万吨,对打造循环经济、促进绿色发展具有良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仅需10余秒250ml透水砖上水就可以从透水砖渗出
上午10点半,滹沱河建筑垃圾处置场制砖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制砖机上进行作业。
据石家庄市政建设总公司总经理助理谢超介绍,运送至场内处置区的混合垃圾,通过雾炮降尘、多级破碎、筛分、风选、人工分拣、浮选等工序后,会形成粗、中、细三级再生骨料。其中部分0至10毫米粒径的再生骨料将用于制砖。这些再生骨料需添加一定比例的新骨料,以满足强度要求。将再生骨料、新骨料、水泥、颜料等充分拌合,底料、面料送至主机进行压制成型,便可以生产出不同规格、不同标准的融入了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砖。这种透水砖经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鉴定,透水性能、耐磨防滑性能、抗压抗折强度等技术指标均满足国家标准要求,是我市市政工程科技创新的具体体现。
滹沱河建筑垃圾处置场制砖车间负责人潘琨为记者现场做了一个小实验。潘琨将一块规格为250mm乘500mm乘100mm透水砖腾空架在两块砖头之上,将250ml的水匀速倒在透水砖上,约11至12秒钟,倒在砖体上方的水就开展陆续从砖体下方渗出,而在一旁同样倒入250ml的普通砖头下方几乎还是干的。
石家庄市已经有44平方公里融入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上午11点半,在中山路与水产街交口便道上,记者看到干净整洁的便道上铺设的正是透水砖。
“自2016年开始,我市逐步在多项市政工程中应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产品,主要包括环保砖类产品和水泥稳定碎石等路用材料。”据石家庄市政建设总公司中山路提升改造工程项目经理王国辉介绍,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中山路提升工程中,成功应用了无砂透水混凝土基层和环保透水砖。特别是环保透水砖,因其具有微孔蜂窝状结构,大大增强了便道的“海绵”能力。铺设了这种透水砖后,遇到降雨天气时,雨水可以迅速渗入地下,便道几乎不会存在积水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