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和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未来图景与
主持人:
文林峰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主任
对话嘉宾:
王宏 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叶浩文 中建集团首席专家、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任董事长
赵宪忠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刘谦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高级副总裁
贺东东 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主持人: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随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这些都是指导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行业发展方向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推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加快建造方式转变,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挥技术优势 推动创新发展
主持人
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科工”)和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科技”)是业内领军企业,在推进智能建造和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优势。首先,请中建科工董事长王宏和中建集团首席专家、中建科技首任董事长叶浩文分享一下各自企业在该领域取得的成果。
王 宏
中建科工,顾名思义,“科”是科技、“工”是工业,这是企业发展的两大引擎。从工业方面说,中建科工子品牌中建钢构工程有限公司,做的就是钢结构业务,企业有工业化基因。
从1985年一路走来,我们发展钢结构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工业化阶段。10年前,中建科工就在全国布局建设钢结构制造厂,推动钢结构工业化。如今《指导意见》《若干意见》都提出发展建筑工业化。目前,行业仍处于“建筑工业化”阶段,还没有到“工业化建筑”阶段。二是数字化发展阶段。中建科工着眼于行业前沿科技,主导建成了全球首条重型钢结构智能制造生产线,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2017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成为目前建筑结构领域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为中国制造树立了钢结构行业的典范。三是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发展阶段。中建科工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作为拳头产品,按照“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的“五化”模式,形成GS-Building(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和ME-House(三维模块化建筑体系)两大核心体系,打造了学校、医院、写字楼、住宅、产业园5大类型项目。
叶浩文
中建科技是中建集团发展建筑工业化的科技型企业,是中建集团开展装配式建筑业务、模块化建筑业务的投资平台、产业平台和技术平台,也是中建集团开展绿色建筑、智慧建筑等相关建筑科技业务的产业平台和技术平台。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工业化发展,中建科技抓住机遇,聚焦绿色智慧装配式建筑业务,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节能建筑、模块化建筑、被动式建筑、新型建筑材料,系统打造了集投资、规划、设计、生产、施工和运维于一体的全生命周期绿色产业链。
中建科技致力于推进建造理念创新、产品体系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取得了许多行业公认的发展成果,研发形成了中建科技10大产品技术体系。在智能建造方面,中建科技近年来积极探索,创新实践了科研、设计、制造、采购和施工“五位一体”的建造模式,并在这种模式的驱动下,先后创新研发了融合BIM(建筑信息模型)+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配式智慧建造平台,中建科技智慧建造管理平台+点云扫描机器人、钢筋笼绑扎智能机械手,确保企业始终站在科技发展最前沿。
探索发展路径 抓住转型关键
主持人
同济大学在智能建造研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且率先设立了智能建造本科专业,为建筑业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请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赵宪忠谈谈如何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智能建造的发展。
赵宪忠
近年来,建筑业发展迅速,但始终没有脱离劳动密集型的窠臼。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将建筑业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融合。2013年,德国提出“工业4.0”概念,引发了制造业的观念变革和巨大发展。我认为,与工业革命发展历程相伴随,建筑业也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建造1.0是装配式建筑,建造2.0是电力出现之后的批量化、工业化建造,建造3.0是计算机出现之后的数字化建造,建筑4.0就是智能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