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知识
    主页 > 综合新闻 >

野兽派建筑:《信条》带着建筑知识来烧脑?

Artslink Design & Education

早在几个月前,#诺兰新片炸了真飞机#就在热搜上掀起不小的浪花。

作为诺兰职业生涯中规模最大最具野心的作品,《信条》不光炸了真飞机,还带着演员辗转七个国家取景。

上映至今有六天了,感兴趣的应该都看了吧?

没看也没关系,因为我们今天要聊的不是剧情。剧情交给专业的人讨论,今天我们要认真说说野兽派建筑。

不带有任何外修饰的素混凝土建筑物,它们在多数常人看来像是没有完工一般,直白地裸露着混凝土模版浇筑的分缝痕迹以及暴露在外的管线、结构构件,像是一个个混凝土怪兽,在天地间矗立。

它们从何而来?它们又为何而来?这就和《信条》的影片背景串联了。

《信条》始于乌克兰首都基辅国家大剧院,一帮劫匪抢劫了音乐厅,男主参与营救计划,但其实另有所图。

电影里出现的基辅歌剧院其实是在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林纳哈尔拍摄的,这座宏伟的建筑包括一座可以容纳5000人的圆形露天剧场、一个冰场、一个小型海港和一个直升机场,最初是为1980年莫斯科夏季奥运会帆船比赛准备的,被命名为“列宁文化体育宫”。

2019年塔林宣布将把林纳哈尔改造成会议中心,等待翻修期间也不对公众开放,但它别具一格的外观仍然被当地人认为是最佳观景台。拾阶而上可以从高台上感受波罗的海的海风,俯瞰塔林的日夜。

内森·克劳利指出:“我认为这是我最喜欢的拍摄场地之一。从这里可以俯瞰波罗的海,其建筑融合了野兽派艺术与玛雅神庙的风格。它很大,而且富丽堂皇。它完全满足我和克里斯提出的所有要求。非常适合我们的电影。”

“野兽派”一词实际上源自法语“béton-brut”,意为“原始混凝土”。始于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联合居住区(Unite d’Habitation)。

它们是在法国马赛为工人阶级设计的住宅,由于缺乏装饰性,并致力于在居民间建立一定的社会纽带,联合居住区在设计和审美上都为野兽派建筑设定了风格框架。

勒·柯布西耶,这位法国设计师同时也是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创始人,对混凝土有着长久的热爱,作为当代建筑结构的鼻祖,他开创的Dom-Ino House,其框架结构被沿用至今。而混凝土正是这一“派系”的关键词。

该模型提出了一个开放式的平面图,该平面图由混凝土板组成,并由边缘周围的最少数量的钢筋混凝土细柱支撑,楼梯间提供了通往平面图每一侧的通道。框架应完全独立于房屋的平面图,从而可以自由设计内部配置。该模型消除了承重墙和天花板的支撑梁。

野兽派建筑风格特点是它的实用主义风格、模块化元素以及钢筋混凝土的使用。虽然受到现代主义的启发,但野兽派建筑背离了奢华的属性。野兽派建筑的原料往往是原始的、未完成的状态,与现代主义运动的轻量级结构相反,野兽派建筑通常是实心的、块状结构。

(小编听建筑老师说完之后没忍住给了个评论:那挺实在啊。)

但有些人不太喜欢这一风格,是因为它看上去大胆且气势磅礴的,材料却光秃秃的,不太精致。

不精致的野兽派建筑怎么兴起的呢?建筑老师:还不是因为

最早的建筑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譬如富丽堂皇的教堂就是为了巩固人们对神权的信仰而修建。无阶级的人们一般住的是自建小“土房”等建筑。

在二战后,各国开始鼓励生育,这导致了人口急剧增长,于是许多大城市的住房供不应求。人多了面积不够分,就衍生出了许多非法住宅区,造成了安全隐患。但是安全、美观的建筑材料又比较昂贵。